欢迎访问『CCTV1直播网』,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CCTV1节目表
当前位置:直播首页 >> CCTV1栏目 >> 焦点访谈 >> 正文

焦点访谈 20150928 “高原公仆”尕布龙

焦点访谈时间:2015-09-28来源:央视网收藏本页报错

省长和牧民这两个身份差别很大,但是一个人却把它们连结在了一起,他被人们叫做“牧民省长”。这可不是随便叫的,这既是因为他从小就是牧民出身,这更是因为他始终把牧民和其它百姓的冷暖牵挂在心里。他就是曾任青海省副省长的尕布龙。

这首青海民歌所唱的人就是尕布龙。尕布龙出生在一个牧民家庭,1950年,24岁的他放下羊鞭,参加工作,先后当过县委书记、州委副书记、省委常委、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官越当越大,但他始终把牧民当成自家人。

尕布龙常念叨,牧区偏远交通不便,乡亲们来趟省城不容易,人生地不熟,看病、办事落脚的地方也不好找。所以一调到省城,尕布龙就在自己家搭铺设床,给来城的农牧民提供方便。

一传十、十传百,慕名而来的农牧民越来越多,尕布龙的家成了免费的“牧民旅馆”。

在尕布龙家,最多的时候农牧民有30多人。为了让来治病的农牧民能熬药,他家常年生煤炉子,平均每年要买6吨煤,每月要买300斤面粉,面片每天也要做5锅。尕布龙都是和大伙儿一起吃大锅饭,从来不开小灶。

据不完全统计,30年来,住过“牧民旅馆”的各族群众多达七千余人。

心系百姓,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也是尕布龙心目中的头等大事。不管职位有多高,大多数时间他都在乡下跑。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主管全省畜牧业的尕布龙带领工作组来到共和县哈乙亥村蹲点调研,一蹲就是5年。

他带领大家找水源、建学校、改良畜种,使哈乙亥村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成为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的富裕村。

家里的大门一直为牧民打开,但是从政50年,尕布龙却不曾为亲属的私利打开过一道方便之门。1990年,外孙考学时仅仅差了2分,女儿一家找到尕布龙,希望他为了孩子的前途帮帮忙时,也同样吃了闭门羹。

位于湟水河谷地的西宁,夹在绿荫如海的南北两山之间。可20多年前的南山和北山是光秃秃的,海拔高、温度低,严重缺水。虽然年年种树,但成活率 很低。在大家眼里,让南北山变绿是不可能的事。1993年,67岁的尕布龙不再担任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本可以颐养天年的他,却毛遂自荐当起了南北山 的“绿化队长”,成为了一名实实在在的基层干部。

从此,南北山绿化工程有了一位专职副总指挥。此后18年,山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尕布龙的身影。

春节这样的重要节日,已经年近7旬的尕布龙还住到山里。青海人有过年烧纸祭祀的习惯,怕引起山火,尕布龙要自己盯着才放心。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每天扛着锄头上山下沟的老人,很多年前就已经患有肺气肿,根本不适合在高海拔缺氧环境大运动量劳动。

尕布龙病倒了,住进了医院,最牵挂的还是那片他曾日夜劳作的山林。

在担任南北山绿化副总指挥的18年里,尕布龙3500多天都在山上,他带领大伙儿植树造林3.75万亩,栽树近3000万株。鉴于他在生态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2001年尕布龙获得首届“母亲河”奖。

2011年10月8号,尕布龙离开了人世。但时至今日,他依然活在青海百姓的心中。

尕布龙是草原的儿子、牧民的儿子,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色和使命。他始终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即使到了暮年, 即使离开了领导岗位,他依然惦记着“绿化两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现在两山绿了,可尕布龙留下的何止是一片青山?他更留下了一世青白,两袖清风, 这是更加宝贵的财富,值得后世子孙代代传承。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4 CCTV1在线直播 www.cctv1.tv CCTV1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留言建议 免责声明 CCTV1回看